基地学校、实践学校标准
为了及时了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一线需求,让科研与真实的教学场景和教育数据高效衔接,实验室计划吸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地区的全国中小学校代表成为实验室的实践学校和基地学校(实践学校定位为人工智能领域有鲜明特点的区域强校,基地学校定位为全国标志性人工智能强校),参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科研实践网络,探索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贯通培养。
实验室首批基地校(8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八十中学、北京十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中关村三小。
实验室首批实践校(9所):上海曲阳第二中学,重庆育英小学、重庆潼南巴川中学、重庆高滩岩小学、苏州文征明实验小学、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北天门华泰中学、新疆克拉玛依绿雅小学、新疆奎屯市第三小学。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实验室实际,经研究,达到以下标准的中小学校,可以通过自愿申请成为联合实验室的实践学校:
· 能够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组建专项领导小组,积极配置资源,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5年规划。
· 能够构建起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 能够建立起规模化人工智能教师供给,能够培养和组建不低于3人的专业人工智能教师教研团队。
· 能够让人工智能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在教案生成、跨学科备课、日常管理等场景中能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并可形成分享案例。
· 能够建立起面向未来、师生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环境。
· 能够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实践参与实验室的科研课题。
自愿申请并获实验室评估通过、成为实践学校的中小学,经过不少于一年的实践和创新,达到以下条件的,可自愿申请成为基地校:
· 能够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组建专项领导小组,积极配置资源,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5年规划。
· 能够构建起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平台。
· 能够建立起规模化人工智能教师供给,能够培养和组建不低于10人的专业人工智能教师教研团队。
· 能够建立本地化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具整合应用平台,让人工智能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
· 能够建立起面向未来、师生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环境,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人工智能赋能科研方面形成可分享的案例。
· 能够基于自身在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实践与实验室联合设立科研课题。
设立标准:同一区县,同一类型学校设立一所实践学校。
实验室委托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在各地的区域指导中心,通过调研考察的方式,推荐具有一定基础、且把人工智能强校作为自身发展方向的中小学申请加入。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可以在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官网(https://aiedu.pku.edu.cn/)下载申请表(推荐申请类)详见附件,填写后发送至实验室邮箱:ai_for_edu@pku.edu.cn,通过联合实验室组织的专家评估后,成为预备实践学校,获得加入联合实验室科研网络的入围资格。
经过一年的科研实践,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上述标准的预备实践学校,通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估,正式成为实践学校,加入联合实验室为核心的学术科研实践网络。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每年对实践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不再满足实践学校条件或未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实践的学校,将取消实践学校资格。
申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