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由北京大学与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联合设立,是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核心学术支撑平台。实验室以系统引领为目标,聚焦方向把握、模型研究与路径设计,为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发起的项目提供顶层理论依据与科研支撑。
央视报道: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联合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委员
魏军
王晓茹
袁中果
张月英
白玉玲
肖然
贾志勇
郝石佩
王凯昊
姜振鹏
姜扬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
人大附中正高级教师
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副校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
清华附中正高级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原副校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信息学竞赛主教练
全国NOI金牌教师
北京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NOI金牌教练
中关村第三小学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副主任
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秘书长
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
客座研究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
重庆市教委国际处原处长
乐勇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组成员
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人工智能教育首席研究员
肖海明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原局长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
刘根平
黄铁军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腾蛟
陈向群
李文新
王韬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原党委书记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北京大学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联系方式
邮箱:ai_for_edu@pku.edu.cn
管理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联合实验室主任
熊校良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崔斌
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执行主任
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刘恋
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
一、方向引领:
以“人工智能强校模型 ”为主线,明确“评价模型引领–素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落地–平台技术支撑 ”的系统进化路径,统筹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
二、体系研究:
围绕“ 四大研究方向 ”持续深耕 ,分别为:
(1) 人工智能强校模型研究(系统设计与评价框架) ;
(2) 人工智能素养模型研究(能力指标与测评体系) ;
(3)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落地模式) ;
(4) 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搭建(赋能工具与融合场景) 。
联合实验室的核心职能
三、协同共建:
联合实验室与TBI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联合发起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搭建多区域、多学段、多类型学校组成的科研共同体,推动科研与一线深度联动,形成“大学研究+ 中小学实践”的闭环机制。
联合实验室组织结构
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实验室常设机构,负责实验室的发展决策,预算、人员聘用等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一名、实验室副主任2名组成。主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熊校良担任,副主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崔斌和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执行主任刘恋担任。
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是为实验室汇聚专家进行支持与指导的专设机构,负责实验室发展规划建议、研究方向引领、外部资源引入、内部资源优化、学术活动组织、国际合作支持、人才引进把关、制度建设建议、决策咨询支持等。顾问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顾问委员若干。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对实验室研究和实践的评估机构,负责确定审批课题、评审基地校和实践校的申请、评议课题进展、评审研究成果、鉴定科研进展、审查学术活动、支持国际交流、评估实验室工作、处理其他实验室的学术事务。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术委员及客座研究员等。学术委员为北京大学(校内)人工智能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客座研究员为在北京大学以外(校外)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实践委员会:实践委员会为实验室的持续科研提供真实教育场景、教育数据以及教育变革一线需求并将研究应用转化的机构,下设名师工作室、学校实践委员会。名师工作室由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高水平教师组成,成员受聘为实验室名师工作室名师;学校实践委员会由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基地学校、实践学校的校方代表组成,成员受聘为实验室实践委员。
联合实验室成立背景
2024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以及1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局、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共同见证了“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的正式启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8所全国知名中小学校受牌成为实验室科研共同体的第一批基地学校。
2024年9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指引下,北京大学与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共同设立了“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牵头运行。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强校模型构建、人工智能素养模型研究、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设计及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搭建四大研究方向,形成“评价模型引领—素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落地—平台技术支撑”的闭环研究框架。
央视报道: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2025年5月11日,“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人工智能强校建设研讨会”上,面向1300余位来自全国的人工智能专家、教育局以及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4大前沿预判,推出了汇聚、评价、甄选人工智能应用的“越光宝盒”平台,发起了科研共同体——“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联盟”。
央视报道: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基地校及实践校授牌仪式
央视报道: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科研共同体)正式发起
央视报道: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发布“越光宝盒”平台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