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委员会委员
魏军
王晓茹
袁中果
张月英
白玉玲
肖然
贾志勇
郝石佩
王凯昊
姜振鹏
肖海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清华附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信息学竞赛主教练
北京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市骨干教师
中关村第三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副主任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秘书长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人工智能教育首席研究员
客座研究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
重庆市教委国际处原处长
乐勇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
姜扬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原局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
刘根平
黄铁军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视频与视觉研究所所长
王腾蛟
陈向群
李文新
王韬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社会兼职北京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联系方式
邮箱:ai_for_edu@pku.edu.cn
管理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熊校良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崔斌
全球胜任力研究所执行主任
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刘恋
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目标是基于北大“计算+多学科”的基础科研和实践能力,开展面向中小学的教师、学生人工智能基础素养的模型构建和标准研究,研发赋能学校教育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整合应用平台,发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引领性优势,通过发起课题研究设立实践基地的方式,让全国部分中小学校代表参与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来,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科研实践网络,同时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贯通培养。
实验室发展目标
二是基于研究成果推进社会应用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
(1)AI素养模型构建,构建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展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分级评价,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地方教育质量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2)AI课程共建,由学术专家、一线教学名师组建研究和实践共同体,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方式,组织开展跨领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特别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以课程共建为目标,辐射全国不同地区。
(3)AI教师发展,基于构建的能力素养模型,广泛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专题培养,以培训带动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成果和构建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支持工具的应用深入,切实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落地。
(4)AI教育应用,构建面向教师与学生的,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工具平台。以AI赋能学科教育与教育教学管理,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5)AI教学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心等多元化教育资源环境建设。
(6)成果展示交流,以大中小一体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开展展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生、学校、教师发展成果
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
一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基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基础,开展支持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大模型应用的研究;
(2)开展我国教师及学生应具备的人工智能基础素养的模型构建和标准研究;
(3)开展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式培养模式的研究;
(4)规范人工智能使用的边界和科学伦理,强调以人为本。
联合实验室组织结构
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实验室常设机构,负责实验室的发展决策,预算、人员聘用等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一名、实验室副主任2名组成。主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熊校良担任,副主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崔斌和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执行主任刘恋担任。
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是为实验室汇聚专家进行支持与指导的专设机构,负责实验室发展规划建议、研究方向引领、外部资源引入、内部资源优化、学术活动组织、国际合作支持、人才引进把关、制度建设建议、决策咨询支持等。顾问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顾问委员若干。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对实验室研究和实践的评估机构,负责确定审批课题、评审基地校和实践校的申请、评议课题进展、评审研究成果、鉴定科研进展、审查学术活动、支持国际交流、评估实验室工作、处理其他实验室的学术事务。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术委员及客座研究员。学术委员为北京大学(校内)人工智能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客座研究员为在北京大学以外(校外)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实践委员会:实践委员会为实验室的持续科研提供真实教育场景、教育数据以及教育变革一线需求并将研究应用转化的机构,下设名师工作室、学校实践委员会。名师工作室由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高水平教师组成,成员受聘为实验室名师工作室名师;学校实践委员会由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基地学校、实践学校的校方代表组成,成员受聘为实验室实践委员。